网站主页
党务建设
医院沿革
720°就医
返回顶部
学习园地

浙江“千万工程”对新时代全面推进 乡村振兴的启示

作者:jlsnk 栏目:学习园地


今年是浙江“千万工程”实施20周年,“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20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千万工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他多次来到浙江,就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城乡协调发展等作出重要指示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以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和美丽乡村、美丽城镇建设,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浙江省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千万工程”经历了“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到“千村精品、万村美丽”深化提升,再朝着“千村未来、万村共富”迭代升级,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也造福了广大农民群众,描绘出了村美人和共富新画卷。

如今的之江大地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正积极推动美丽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更多浙江实践,也为全球环境治理及营造和谐宜居的美丽人类家园提供了中国方案。20189月,“千万工程”荣获联合国最高环保荣誉——“地球卫士奖”。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乡村振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该战略意在解决共同富裕路上的重大难题,即“三农”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战略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浙江“千万工程”的实施日益展现出弥足珍贵的强大力量和璀璨光芒,对新时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启示与时代价值。

一、重视调查研究,寻求乡村振兴方法路径

面对21世纪初城乡差距拉大的现实问题,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用了118天跑遍11个地市,在准确把握省情农情基础上,习近平同志审时度势,高瞻远瞩,于20036月,作出了实施“千万工程”的重大决策,从全省选择一万个左右的行政村全面整治,把一千个左右的中心村建成全面小康示范村,并指出要建设一批标准化、规范化、全面发展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描绘了“千万工程”的宏伟蓝图,为浙江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调查研究是科学决策的必要条件,事实证明,“千万工程”这一重大决策的成功源于习近平同志最初对实情的精准掌握与问题实质的深刻把握。调查研究为乡村振兴把脉问诊,新时代新征程上,各地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势利导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只有深入调查研究,把不同地区不同阶段的实际因素考虑在内,才能为乡村振兴把好脉,对好症,下好药,做到标本兼治,从而找到促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的方法与路径。

二、加强生态建设,因地制宜推进产业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浙江的“千万工程”从“清垃圾、清污水、清厕所、道路硬化、村庄绿化”到“村庄变景区,农房变客房,资源变资产”再到“农村人居环境测评持续领跑全国,森林覆盖率超过61%,农村人均收入连续20年稳居全国第一”等无不体现乡村生态环境改善的重要性,无不诠释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绿色发展理念的真谛。浙江省衢州市常山县立足当地资源优势,大力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推进乡村绿色产业发展,持续丰富“油茶+”旅游业态,延长产业链条,增加农民收入,生动展现了“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生态兴则乡村兴,生态衰则乡村衰,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时代课题,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现实需要,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实践证明,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必须稳扎稳打,发扬钉钉子精神,牢固树立“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理念,严守生态功能保障基线、环境质量安全底线、自然资源利用上线,逐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探索将乡村生态优势、文化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路径与方法,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上,推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乡村三产融合发展,将生态环境优势转换为生态农业、乡村旅游等生态经济优势,以乡村绿色生态资源为杠杆,撬动乡村绿色产业发展的“小宇宙”,从而早日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愿景。

三、结对互帮互助,取长补短促进群众共富

2021年,浙江成为全国首个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千万工程”也朝着“千村未来、万村共富”迭代升级,针对山区发展较为薄弱这一短板,浙江打造“山海协作升级版”,经济强县和26个山区县结对互助,产业发展上携手致富,医疗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务领域不断拓展合作内容,同时浙江还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积极培育村播电商等农业农村新业态,创新建设一批乡村数字生活馆。山区26县在“山海协作”机制的推动下,“飞地”园区经济蓬勃发展,山区公共服务共享水平得到大幅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得到逐步完善。经过20年跨越发展,浙江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3.7万元,连续38年居全国省区第一。结对互助是中国式地域情、血缘情、邻里情、民族情的重要体现,是中华民族互帮互助的情缘所在,是11大于2的合力展现,中国的结对互助是同文同种、血脉相连的,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掏心掏肺的互相帮助,是政府、市场、社会都参与的“多管齐下”的“全国一盘棋”的发展模式。共同富裕是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新时代推进共同富裕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等,要实现共富,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是关键,各地各区域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要科学评估,了解优势,熟悉短板,谋划互助联合,提升内生发展动力,最终达到优势互补,取长补短谋共富的双赢目的。

四、立足乡村特色,释放城乡融合强大动能

2021年至今,“千万工程”形成“千村向未来、万村奔共富、城乡促融合、全域创和美”的生动局面。浙江“千万工程”立足实际,立足特色,将农村打造成一幅幅和美画卷,让农村成为人心向往的地方,为探索城乡融合发展打造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在释放城乡融合强大动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方面提供了非常好的范例。在浙江省金华市东阳市寀卢村的“共享田园”里,运用“撒直播”解决田地抛荒问题,以数字化手段助力农业发展,“寀卢经验”经过不断更新发展,实现了从初步形成到基本成形的转变。目前,寀卢村已形成了独特的工业发展“反哺之道”,村里入驻近百家企业,村集体每年物业增收200多万,走上了独特的城乡融合之路,在向高科技现代化农业迈进的进程中,促进了高效生产和农旅融合。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在城镇化方面的集中体现,是实现乡村振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

各地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进程中,要学思践悟“千万工程”所蕴含的科学理念方法,特别是城乡融合的独特经验,立足实际,创造良好的自然环境和营商环境,壮大特色产业、完善基层设施建设、优化公共服务、不断开辟田园城市、都市乡村建设的新境界,科学配置城乡资源,平衡城乡要素流动,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优质均等,特别要提高农村聚合资源要素的内生发展能力,增强乡村可持续发展内生动力,从而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在统筹城乡一体化布局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乡村优势,使广大乡村既看得见山水,又记得住乡愁,还留得住乡情,物质与精神比翼齐飞,在“回乡的路上”铺就一条共富的红地毯,让“未来乡村”成为城乡融合的重要展示窗口。

 

 

 

 

 

 

 

 

 

 

 

 

 

 

学习“千万工程”经验 加快建设和美乡村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下简称“千万工程”),是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20年来,“千万工程”取得了具有历史性、开拓性、引领性的巨大成就,探索出一条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科学路径,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了广大农民群众。截至2022年底,浙江全省90%以上村庄达到新时代美丽乡村标准,创建美丽乡村示范县70个、示范乡镇724个、风景线743条、特色精品村2170个、美丽庭院300多万户。“千万工程”为各地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我们要切实把握好、运用好“千万工程”经验的精髓要义,以增加民生福祉为出发点,坚持绿色发展,注重因地制宜,提升治理效能,将乡村打造成“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宜居宜业之地。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有序增进民生福祉

 

“千万工程”始终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根本出发点,从解决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环境脏乱差问题做起,并根据群众意愿不断调整优化措施。从改善村容村貌,到改水改厕、修路架桥,再到发展产业、提升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水平,不断增强广大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紧贴农民群众的意愿需求,科学确定建设内容和时序进度。要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扎实推进水电路气信邮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村物流体系,优先安排既方便生活又促进生产的建设项目。要加快补齐农村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养老托育等基本公共服务短板,不断提升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通过大力提高乡村人居环境舒适度、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

 

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打造各具特色乡村风貌

 

“千万工程”从一开始,就对示范村和整治村分别提出任务要求。随着工作不断深化,又针对发达和欠发达地区、城郊村庄和传统农区、丘陵山区和海岛渔村等进一步分类细化了整治建设目标和重点。在推进“千万工程”的过程中,始终坚持最大程度尊重农村发展的原貌,立足不同村的具体情况,分类确定建设模式,制定“一村一策”,推动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韵”。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要坚持城乡一体、“多规合一”规划理念,科学布局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分类推进规划编制工作。根据村庄地理风貌、区位禀赋、产业基础、文化特色,因村施策,选择各具特色的建设模式和路径。同时,要注重传承保护传统村落民居和优秀乡土文化,保留具有本土特色和乡土气息的乡村风貌,打造各具特色的“富春山居图”。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转换通道

 

“千万工程”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保护好自然生态和改善好人居环境的基础上,想方设法将乡村建设与乡村经营结合起来。在村庄整治的同时注重特色资源的开发利用,大力发展“美丽乡村+”,培育出多种新产业、新业态,走出了一条“美丽生财”好路子。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要统筹好乡村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努力实现生态、生产、生活的良性循环。首先,要把保护和发展结合起来,整治村庄环境的同时,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林业、生态旅游业,把农村丰富的生态资源转化为农民致富的绿色产业。其次,要把生活和生产结合起来,以促进生产发展、利于农民增收为重要原则,重点推进农村道路、仓储冷链和物流设施建设,做到既方便生活又促进生产。再次,要把“美村”和“富村”结合起来,把乡村建设变成开发利用乡村特色优势资源、发展特色产业的过程,通过集约高效利用村庄资源,挖掘乡村多元价值,培育特色品牌。

 

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提升乡村治理效能

 

20年来,浙江深入实施“千万工程”,探索出一系列乡村治理的经验做法。比如,依靠和发动群众,最大限度把小问题解决在基层、小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形成“枫桥经验”;领导干部带头下访接访群众,办实事解民忧,形成“浦江经验”。实践证明,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越高,越能激发村民参与乡村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越能保障区域经济社会良好发展。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要着力完善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让乡村既充满活力又稳定有序。一是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选好配强党组织带头人,发挥好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团结带领农民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二是要健全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培养农民主体意识,因地制宜搭建更多村级公共事务平台,引导农民积极参与村庄公共事务。三是要推进更高水平的平安乡村、法治乡村建设,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健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提高乡村治理法治化水平。四是要深入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五是要把数字技术融入基层社会治理,搭建智慧村务管理和服务平台,运用智能化、数字化手段推进乡村治理创新。



Copyright © 2015 吉林省脑科医院 技术支持:中诺科技 吉ICP备14005164号-3
医院地址:四平市中央西路98号吉林省脑科医院 联系方式:0434-5081111